• Home
  • 港產博士生研發 3D 打印環保蠔礁 Reef of Hope 勇奪 James Dyson 設計大獎香港冠軍 – unwire.hk 香港
  • 巴西世界杯四强

香港中文大學畢業生、現為香港理工大學博士生陳德強,憑創新設計 Reef of Hope 奪得 2025 年 James Dyson 設計大獎香港區冠軍。這項 3D 打印模組化人工礁石技術,專門針對香港蠔礁衰退問題,採用創新拓撲結構設計及加入蠔殼碳酸鈣的環保打印基材,目標是復育蠔礁並提升海洋生物多樣性。

香港蠔礁面臨嚴重生態危機

蠔礁對海洋生態系統極為重要,為海洋生物提供棲息地、協助魚群繁殖、過濾水質並保護海岸線。然而近數十年全球已有超過 85% 蠔礁消失,在香港,大部分蠔礁位於保護區外,長期面對污染、過度捕撈及城市發展威脅。

James Dyson 設計大獎香港區評審 Professor Joseph Wong 指出:「Reef of Hope 設計非常成熟,並與本地生態高度相關。專注於蠔礁這一對香港海洋生物多樣性極為重要的生態棲息地,該發明極具意義。」

創新拓撲結構設計突破傳統限制

陳德強發現傳統復育方式如混凝土塊或蠔袋,往往著重體積與穩定性,缺乏生態效益與長遠可持續性。為解決這些問題,他設計了 Reef of Hope,一款能主動促進生物生長的人工「生命支架」。

礁體採用創新拓撲設計,有效強化結構強度、減少用料,並讓結構在湍急水流中保持穩定。交織空隙大幅增加表面積與水體流通,有助養分傳遞、代謝物排出及生物膜形成,為蠔苗附著提供關鍵條件。

相關文章:

港產「脫衣 App」CrushON 被 Meta 起訴 在社交平台推廣生成裸照服務

港產片研「戲院版」區分串流平台 田啟文:「你要睇戲,咪一定要入戲院睇囉」

港產警匪遊戲《港警成雙:來自城寨》Steam 登場有粵語配音 網民: 似甄子丹、劉德華

環保材料創新避免海洋污染

Reef of Hope 另一重點是材料創新。項目以可降解的聚羥基烷酸酯(PHA)為基材,加入蠔殼碳酸鈣、對海洋安全的礦物質及具生物活性的塗層,能有效促進蠔類附著,並避免微塑膠污染,確保對環境長遠正面影響。

輕巧模組化設計方便潛水員部署安裝,亦能靈活適應不同水域條件,無論是後退海岸線、養殖區域或保育範圍皆適用,具備高度可擴展性及成本效益。

實地測試證明顯著環境效益

目前陳德強在香港水域進行實地測試顯示,Reef of Hope 具顯著環境效益,蠔類附著率較傳統方法提升三倍。僅一個月內,礁體已明顯提升當地生物多樣性,吸引蝦、蟹、魚苗及海藻等多種物種聚居。

陳德強表示:「能贏得 James Dyson 設計大獎實在令人興奮!這份獎項除是一種肯定,更是一個提高大眾對蠔礁復育及海洋保育關注的平台,有助我進一步實踐保護海洋生態使命。」

晉身國際賽競逐全球獎項

作為香港區得獎者,Reef of Hope 將獲頒 5,000 英鎊(約港幣 HK$52,500)獎金支援下一階段研發,並代表香港晉身 James Dyson 設計大獎國際賽。國際賽 20 強入圍名單將由 Dyson 工程師團隊評審選出,於 10 月 15 日公佈。國際賽冠軍則由 James Dyson 親自挑選,將於 11 月 13 日公佈,獲獎者可贏得 30,000 英鎊(約港幣 HK$315,000)獎金。

James Dyson 設計大獎是國際性設計比賽,目標是鼓勵新一代設計工程師。比賽至今已舉辦第 20 屆,資助超過 400 項發明,已頒發超過 100 萬英鎊(約港幣 1,050 萬元)獎金。隨著全球海洋生態持續惡化,像 Reef of Hope 這類創新技術對海洋保育工作將發揮重要作用。

Copyright © 2088 1986世界杯_意大利世界杯 - zlrxcw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