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文大花了很长时间翻阅档案史料,寻访北安河周边老人,还原出贝熙业的人生往事。
1872年,贝熙业生于法国教师家庭,在军医学校拿到博士学位后,以法国军医身份前往印度、伊拉克和阿富汗等地。41岁那年,贝熙业携法国妻子到北京,担任法国驻北京公使馆医生。
他在中国的岁月,历经民国时期、抗战时期,也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。他的病人名单可谓显赫,包括了袁世凯、黎元洪、徐世昌、曹锟,以及孙中山、梅兰芳、蔡元培等各界名流。1916年6月,袁世凯去世前请的最后一位医生也是贝熙业。
蔡元培聘他做北大校医,月薪200大洋。收入颇丰的他,拿着赚来的钱,替周边村民无偿看病,为周边儿童免费打疫苗。张文大在寻访中发现,一些北京西山的老人还记得幼年时接受贝熙业诊治的经历。
上世纪20年代,贝熙业不仅是享誉京城的医生,也是中法文化交流的重要人物。贝家花园的座上宾中,不仅有蔡元培、李石曾等文人,也有诺奖获得者、法国诗人圣琼·佩斯等。他与蔡元培、李石曾创办中法大学,为赴法留学的学生提供培训。
1937年七七事变,他随使馆冒着危险去往前线,走到哪里就治到哪里。太平洋战争爆发后,贝熙业每天骑行40公里,带着几十斤重的药品,从贝家花园出发,转交给地下游击队,再输送到战地医院。
传奇恋情
除了精湛的医术与广泛的朋友圈,贝熙业与吴似丹的婚姻也在后世传为美谈。
吴似丹1924年出生,父亲吴明远时为中法实业银行总经理。她从小罹患肺疾,体弱多病,十一二岁时就在贝熙业诊所看病。她喜欢绘画,贝家花园地处西山,画画与治病,成了她常去贝家花园的原因。
从北京辅仁大学美术系毕业后,吴似丹依旧在西山附近写生画画,或是到贝熙业诊所帮忙,两人逐渐生出感情。
贝熙业的法国妻子1923年病逝,与吴似丹相恋时,他在给法国汉学家铎尔孟的信中写道:“她完全是诚心诚意的,是真诚而无图谋的……对于一个中国女子来说,愿意把自己的命运与一个外国人连在一起,这是一种勇敢的行为。”
1952年,吴似丹瞒着家人与80岁的贝熙业登记结婚。两年后,贝家处境变得艰难。贝家花园一向宾客众多,社交广泛,登门的外国人中被查出有间谍案主谋。
1954年10月,82岁的贝熙业被特批带着妻子离开中国,夫妇俩搬到法国小镇居住,次年,儿子贝石涛出生。1958年,贝熙业去世,享年86岁。吴似丹带着年仅3岁的幼子长居法国,直至2013年去世。
在这次上拍的一本《似丹墨缘册》中,有国学大师启功、皇族画家溥伒、北平画坛风云人物陈缘督等人的作品,这些名人雅士在一本小册子中留下墨宝,留给吴似丹做纪念。
在册子末页,有一句吴似丹写下的“雪泥鸿爪”,体现出大时代里传奇女性的达观心态。
(本文图片均由华辰拍卖提供)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