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广德元年(763年),特授侍御史 穆宁为鄂州刺史兼鄂岳沔都团练使及淮西鄂岳租庸盐铁沿江转运使,镇江夏(鄂州所),以总东南贡赋。 穆宁在任期间,拓展了武昌的港口功能,促进了造船业的发展。广德元年十二月一次大风,火发江中,焚毁船只3000余艘,足见港口船只林立。唐代后期,朝廷又在鄂州治所设铸铁监,所铸开元铜钱,每文重1钱,正面铸有“开元通宝”4字,系欧阳询所书,全国流通。唐会昌六年(846年)为增加财政收入,朝廷敕部分地区“置官沽酒”,鄂州实行酒类官卖。
唐宋以前称黄鹄山南为 “鄂渚”,渚者,水中小块陆地。《舆地纪胜》记载,鄂渚在江夏西黄鹄矶上(上游)三百步,隋改郢州为鄂州,此地因渚而名。 唐宋以后,改称鄂渚为 南湖,此时南湖是一个湖泊群,湖泊之间亦有陆地,外与江通。唐之前这里是一片荒湖。中唐以后,坊市制度放宽,许多州、县治所之外纷纷涌出集市,名称 草市。其时,在黄鹄山南的南湖高地,修筑了一条与江平行的长堤,既可防止江水灌入内湖,又可供人居住,不久长堤旁边便形成一条长街,这就是鄂州城外的 南草市。《舆地纪胜》记载:“南湖外与江通,长堤为限,长街贯其中,四旁居民蚁附。”这条长堤大概就是今武昌解放路解放桥至杏花天这一段。 随着街巷越来越多,南湖水面逐渐缩小,今天的 紫阳湖即古南湖之遗存。
今天的紫阳湖
关于南市,范成大《吴船录》有载:“午至鄂渚,泊鹦鹉洲前南市堤下。南市在城外,沿江数万家,廛闬甚盛,列肆如栉,酒垆楼栏尤壮丽,外郡未见其比。盖川、广、荆、襄、淮、浙贸迁之会,货物之至者无不售,且不问多少,一日可尽,其盛壮如此。”陆游《入蜀记》也写:“市邑雄富,列肆繁错,城外南市亦数里。”
随着南市的发展,宋代还在黄鹄山上修了一座 南楼,面对南湖和南市,成为登临赏景之首选地。 范成大《鄂州南楼》诗云:“汉树有情横北渚,蜀江无语抱南楼,烛天灯火三更市,摇月旌旗万里舟。”陆游《入蜀记》还写道:“下瞰南湖,荷叶弥望,中为桥,曰广平。其上皆列肆,两旁有水阁极佳。”可见南市之繁华。
推荐图书
《蛇山故事》
(, 优惠购买)
昌庆旭 编著
出版社:武汉出版社
出版时间:2021年10月
定价:39.00元
内容简介:蛇山又名黄鹄山,位于武昌古城之中心,西起长江边,与龟山隔江相守,形成龟蛇锁大江之天然门户,东抵大东门外双峰山,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,现今是武昌著名的风景名胜,也是武昌的地标之一。三国孙权始筑夏口城于此,千百年来蛇山上名胜古迹甚多。本书搜集了历史上许多名人在蛇山留下的故事,分为蛇山与武昌古城、黄鹤楼故事、寺庙宫观、名人印迹、近代建筑等5篇,共40余个故事,充分展示了蛇山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及其迷人的魅力。
作者简介:昌庆旭,男,1954年生,武汉市武昌区人,祖籍湖北沔阳(今湖北省仙桃市),湖北省图书馆研究馆员,业余时间从事家谱研究和武昌城墙砖研究。
推 荐 关 注
图文:《蛇山故事》
排版:圈圈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