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31年,张国焘回国后,担任鄂豫皖苏区中央分局书记。在这一时期,他推行了严酷的肃反运动,迫害无数无辜的红军干部。在这场肃反运动中,许多中低级干部死于非命,甚至有些受害者遭受了极其残酷的私刑。徐向前在回忆录中提到,短短三个月内,张国焘的肃反小组就清洗了2500多名红军干部,这一举动给四方面军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创伤,许多人失去了生命和家庭。即便是徐向前的妻子也未能幸免。尽管“肃反运动”是党中央的一项政策,但张国焘却利用这一机会推行个人主义,清洗异己,确保自己在四方面军中的权力地位。

在清洗掉大量干部后,张国焘将四方面军的军政大权紧紧掌控在自己手中,变得像一个地方军阀一样,逐步为他日后的分裂行为埋下伏笔。四方面军虽然在人数和战力上占据上风,但张国焘却并未满足于此。经过长年政治斗争,他很快意识到,自己的势力已接近红军中的主力,他完全有能力争取更大的权力。

当中央红军开始战略转移时,张国焘所在的红四方面军也随之北上,并与中央红军成功会师。然而,看到因长期战斗而损耗严重的中央红军,张国焘的失望之情溢于言表。当时的中央红军已经疲惫不堪,人数减少一半,而红四方面军的力量保持强盛。张国焘敏锐地意识到,自己已经掌握了红军最强的力量,完全可以利用这一优势谋取更大的政治权利。

张国焘开始暗中筹划,提出要对全军进行统一指挥,甚至要求扩大政治局,吸纳更多的红四方面军成员,以此扩大自己的影响力。中央当时只能暂时作出让步,周恩来将自己红军总政委的职务让给了张国焘。然而,张国焘并未因此满足,反而变本加厉地提出更为激进的要求。

张国焘的野心开始暴露,他不满中央的北上战略,认为这不是战略转移,而是单纯的逃避战斗。他提出,红军应该南下,进入云南发展,因为云南的地方势力较弱,容易占领。而北方则充满了胡宗南等地方军阀的势力,想要战胜困难重重。为了实现自己的计划,张国焘甚至号召红四方面军的士兵反对中央的北上路线,并开始在军中散布“中央红军在逃”的谣言。

随着张国焘的推动,红四方面军上下的士气受到极大影响,越来越多的士兵开始对中央的指令产生不满。而张国焘的这一行为,也让党内高层感到深深的不安。当张国焘的要求屡屡被拒绝时,他开始变得更加激进,甚至向红四方面军的政委陈昌浩发出了武力威胁,企图用暴力手段阻止中央红军北上。

幸运的是,中央红军已经提前获得了情报,并迅速进行了战略转移。得知中央红军的行动后,张国焘感到愤怒,他派人追击中央军队,但很快因形势变化未能成功。红四方面军内部也出现了激烈的冲突,甚至有军官拿起武器威胁他。最后,中央的徐向前及时制止了这场即将升级的内乱,避免了红军的分裂。

尽管张国焘的计划在政治和军事上遭遇失败,但他并未放弃自己的野心。1935年10月,张国焘宣布成立一个“伪中央”,并自封为“中央主席”,企图彻底割裂党内的统一。然而,他的这一行为不仅遭到党中央的强烈反对,也引发了红四方面军内部的困惑和反感。

在四川百丈山的战役中,张国焘的南下计划遭遇了惨重的失败。红四方面军与川军的激战中,虽然击毙了大量敌军,但红军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,人员伤亡惨重。此后,张国焘的南下计划彻底宣告破产,四方面军的士气低落,连张国焘的亲信也开始反思这场灾难。

面对内外的巨大压力,张国焘被迫重新考虑是否北上。在共产党国际明确支持毛泽东为党的领导人后,张国焘的局面变得更加困境。许多人开始背离他,陈昌浩等人也与他划清了界限。最终,张国焘宣布取消“伪中央”,带领四方面军重新北上,试图与中央红军会合。

1937年4月,张国焘投降国民党,并于同月被中央开除党籍。此后,张国焘进入国民党特务部门工作,但因为能力不足,很快被排挤出局。晚年的他,虽然想借用自己曾是中共创始人的身份重新获得关注,但已经没有了任何实质性的影响力。1948年,张国焘意识到国民党即将失败,于是尝试回归中共,但由于面子问题未能如愿,最终举家迁往台湾,并在加拿大度过了余生。

张国焘的政治生涯充满了争权夺利和背离初心的种种行为。在他与党内其他领导人的对比中,博古无私的为党的利益让出领导权,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。而张国焘的失败,最终将他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,成为了党内最大的危机制造者之一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Copyright © 2088 1986世界杯_意大利世界杯 - zlrxcw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