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下文章来源于动手做报 ,作者动手做报
动手做报.
寓科学于实践,既动手又动脑
我们都知道,大多数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这种性质。也就是:物体在一般状态下,受热以后会膨胀,受冷后会缩小,这是因为分子一直在做无规则的运动,当它们间距离较小时,物体收缩,间距离较大时,物体就膨胀。
生活中我们能看到许多利用热胀冷缩的例子:
铺设火车轨道、水泥路面都要留有间距,这是避免铁轨或路面因为热胀冷缩而拱起。
把憋掉的乒乓球放到热水中,它就能靠热胀冷缩的原理复原。
然而,热缩片显然是个“特立独行”的家伙,它并不遵循热胀冷缩规律。热缩片看上去只是片塑料,但是,如果对它加热,它不会膨胀,反而会缩小。
那么,就让我们做个热缩片饰物,体验一下它的神奇之处吧。
材料与工具:
热缩片、油性彩笔、剪刀、铝箔纸
制作过程:
1.首先,在相对毛糙的一面画上图案。这里需要注意的是,热缩片经过加热后,会比原尺寸缩小五分之一,所以画面不能画太小哦。
2.一般来说,油性彩笔在热缩片上比较容易上色。这里,小编就随意创作了一下。
3.用剪刀沿着图案边缘剪下,如果你想把它做成挂件,记得找个合适的位置打洞。在未加热前,我们让热缩片和1元硬币合了个影。此时,热缩片比硬币大多了。
4.接下来,把热缩片放进烤箱。为了防止烤焦,可以用铝箔纸将它稍盖住。
5.将烤箱调到180度,烘烤1-2分钟。烘烤过程中千万别离开。随着温度的升高,你会看到热缩片逐渐弯曲卷缩,甚至缩成一团。别担心,继续观察!过一会儿,热缩片慢慢摊开恢复平整,说明烤制完成,这时就请关闭烤箱。
6.用小镊子夹出热缩片后,夹在厚重的书本里压平。现在再让它和1元硬币合个影看看吧。哈哈,居然缩得和硬币差不多大小了。
原理揭秘
热缩片居然不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,反而遇热会缩小,这是为什么呢?
原来这和热缩片的成分有关。热缩片的成分里有聚氯乙烯,这是一种特殊的形状记忆塑料,是经过特殊加工过的。这个材料的分子结构由线型结构改变成网状结构了。而正因为其分子结构发生了盖面,让热缩片具有“记忆”,当加热时,会恢复到最初的原状。
其实,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材料拥有神奇的“记忆”。
比如:用记忆海绵材料做的枕头。
它由成千上万个具有感温感压的球形细胞构成,它们能够随温度变化而变化,在温暖的地方变得柔软,在凉爽的地方变得较硬,因此我们身体与床垫紧密接触的地方会变得比较柔软,而没有接触人体的地方,则会更有支撑力。
另外,记忆合金眼镜也是利用记忆材料的特性制作而成的。
一个小知识:
自然界中还有少数物质是热缩冷胀的呢。
比如水。水在4℃时的密度最大,体积最小。随着温度继续下降,它的体积反而会逐渐增大。而当水结成0℃的冰时,它的体积要比原来水的状态增大十分之一。
人们利用水的这种反常膨胀特性,做出了冻豆腐。
冻豆腐就是让豆腐中的水结冰后体积膨胀,把豆腐中原来的小孔撑大,而当冰融化后,豆腐里就留下了无数个小孔。经过烹调后,冻豆腐里的小孔盛满了汤汁,吃起来味道就非常鲜美。
(来源:“动手做报”微信公众号)
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
提醒广大科技辅导员
戴口罩 勤洗手 少集会
不给病毒可乘之机!
原标题:《【动手做】特立独行的热缩片》
阅读原文